5月23-25日, 國內外電力電子領域專家學者以及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十余所重點高校超過360位師生及業界人士匯集在蘇州吳江同里湖畔,參與“2019臺達電力電子新技術研討會”。
這場一年一度的“臺達電力電子新技術研討會”迄今已成功舉辦十八屆,除展示中國電力電子科研領域最新研究成果之外,也促進了高校間及與產業界的互動交流,在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領域中發揮了重要的影響。
可以說,這場盛會里坐著的是中國電力電子領域最優秀的一群人。借用李澤元教授(中國工程院海外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在開幕致辭中所說,中國今天的電力電子在全世界占有舉足輕重的角色,相信再過十年在全世界會居于領先的地位。
在致辭中,李澤元教授還談到,所有新的工業、科技的基礎建設及發展都離不開電力電子,預計至2050年電力能源占整體能源的目標比重會上升到80%,在此能源結構轉變的趨勢下,目前電力電子研究很偏重在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開發;但大家不能忽略電力電子在節能、也就是效率提升上的重要性。依2012年全球電力能源消耗總量,1%的電能效率提升,就相當于節省2個三峽大壩的年總發電量(80TWH/yr);到了2050年,總體能源的需求將有8倍的增加量,每提升1%效能,就相當于節省了16個三峽大壩的總發電量。而致力于能效提升1%,應是在座學者專家1~2年內就能做到的事。
臺達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先生
臺達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先生強調,近20年來中國電力電子學科蓬勃的發展,離不開在座長期默默堅持科研、教書育人的教師們,以及努力拼搏學習的同學們長期的共同努力。臺達也以電力電子核心技術為基礎,持續投入產品的創新研發,提高能源轉換效率,推動節能減碳。電力電子技術提升的每一小步,都可能積累成推動全球節能減排的一大步,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暖化等氣候異常問題,特別需要我們持續不斷的努力,共同投入創新技術的研發。讓中國的電力電子行業更上層樓,邁向世界領先水平,為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助力。
大會邀請了中科院電工所所長李耀華教授做特邀報告,就“模塊化多電平變換器及應用”與來賓們分享了大功率模塊化電源的最新趨勢。臺達總裁暨營運長張訓海先生也與大家分享了臺達在電力電子事業上的發展布局。
經組委會評審,上海交通大學蔡旭教授獲得了2019年“中達學者”榮譽稱號。臺達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先生和中國工程院海外院士李澤元教授共同為其頒獎。另外,2019年“中達青年學者獎”由上海大學汪飛教授和華中科技大學梁琳副教授獲得。
2019“中達學者”——蔡旭教授
蔡旭教授,現任上海交通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風電中心主任、上海市電源學會理事長,主要從事風電變流與機組控制、風電直流并網、電網級變換器、大容量電池儲能變換器研究工作。在電力電子領域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研究了海上風電變流器,并在南網深圳寶清站實現了世界上首次工業示范運行;發表論文400余篇,出版專著3部,獲授權發明專利70余項,排名第一獲省、部級獎7項。
同時,清華大學唐藝偉獲得2018年“蔡宣三獎學金”。還有來自10所高校的50多位電力電子專業研究生獲得了“臺達獎學金”。
會中同時公布了2019年度由臺達電力電子科教發展計劃資助立項的12個科研項目;其中,獲得重大項目資助的是清華大學李永東教授“微電網供電系統的儲能優化與控制穩定性研究”、及哈爾濱工業大學吳紹朋教授“電動車集成型電機驅動器之關鍵技術與優化”2個課題組。
自2000年起,“臺達電力電子科教發展計劃”及“中達學者計劃”已資助清華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上海大學等10多所高校的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學科創新研究項目共260個,獎勵優秀科研項目41個;頒發優秀研究生獎學金1169人次;并評選獎勵了29位“中達學者”、 16位“中達青年學者獎”、及20位“臺達訪問學者”。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臺達,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