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后世博時代將意味著什么
盡管世博已經結束,但是她的影響力仍在,或者可以說,影響力才剛剛開始。這也就意味著投影大屏顯示已進入市場黃金“預熱期”,正在大規模地顛覆和培養人們的視覺習慣,想想看,這么大的盛事,這么大的場面,這么多的人次/7500萬人次,同時,全世界的媒體爭先恐后地無休止的報道……
上海世博會宣告圓滿結束,總入場人數約7500多萬人,參展國家與國際組織數量達246 個,民間產業館的總面積達10 萬平方米以上。這幾個數據說明,上海世博會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國際展覽會。上海世博會的影響在經濟方面估計可持續10年,在文化上可能將影響一代人,甚至更多、更遠……

中國館內的人流如流水般源源不斷,人流被隔離在護攔內

中國國家館參觀人流如潮
中國是個大國,因此中國人喜歡大的東西,上海世博會就是其典型代表。大屏幕顯示的應用可以說達到了極致,加上配套設施的完美(場地寬闊,建筑恢宏,入場參觀人數也創歷史最高紀錄)。歷屆世博會都云集了各個時代最先進的文明成果和最新潮的產品及概念模式,是世界經濟、科技、文化的“奧林匹克”盛會。在世博會160多年的發展史上,從貝爾的電話,愛迪生的留聲機、白熾燈到汽車、飛機、電視機等等科技成果都是從世博會開始而最終實現普及化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